热门搜索: 诗歌 诗词 诗经

发问的精神课文原文

发布时间:2021-02-08   来源:证明    点击:   
字号:

【www.tjxdjx.cn--证明】

  发问的精神一文是为了向我们证明发问精神的重要。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发问的精神课文原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发问的精神课文原文

  ①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②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支配了人类思想。”

  ③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④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⑤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理。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⑥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发问的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2.学习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难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

  学法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在意或注意。

  景仰:佩服尊敬;仰慕。

  平淡无奇: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奇,特殊的。

  寻根究底:寻求根由,追究底细。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对,正确。

  潜修静想: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了些什么启发。

  三、正课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思考:为什么要提倡发问的精神?不问不行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古今中外有成就者都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牛顿等人的事例就足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而不问则不能求得真知,因为不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不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所以,提倡发问精神又有了它的必要性。能发问、勤发问,就拥有了开启密库里的珍奇的钥匙,何不多问呢?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讨论后明确:

  选C。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明确:

  课文第1-3段,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第4段提出正面论点,即中心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2)课文前半部分从正面证明论点,举了哪些事例?列举这些事例的段落是怎样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明确:

  依次列举了牛顿(第5段)、瓦特(第6段)、释迦牟尼(第7段)、孔子(第8段)的事例,来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

  列举这些事例之前,先在第4段用“能发问、勤发问的人……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两句,分析“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的共同特点,然后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引起下文。列举这些事例之后,在第9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过渡,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一句归结到论点。这样写,文章上下文之间过渡自然,论点论据配合紧密。

  (3)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讨论并归纳:

  不能。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前两位是“大科学家”,后两位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纳时按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这体现了文章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

  (4)你觉得课文选用的四个事例是否很妥贴?为什么?

  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事例吗?

  四、总结

  本文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并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5-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分析课文的后半部分,这一部分和前半部分不同,先提出一个错误观点,然后证明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这应该怎么写呢?

  三、正课

  1.仔细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后半部分提出了什么反面论点?分哪几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又用哪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

  明确:

  课文第10段用假设“也许有人会说”引出了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

  A.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步。

  B.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

  C.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

  提出反面论点后,先用两句作总的否定:“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然后用“第一”“其次”“更进一步说”等词语关联,衔接紧密,层次清楚。

  (2)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句中的“那把钥匙” 指什么?它与前文哪些语句相呼应?

  明确:

  “那把钥匙”指发问的精神,与前文第2段“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第3段“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相呼应。

  (3)本文的论点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有何异同?

  明确:

  两文的论点从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怀疑、发问对于做学问的重要作用。不同在于《怀疑与学问》直接从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深入剖析,并且采用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运用两个分论点支撑的方法阐明道理。本文则是先讲通俗的道理,设生动的比喻,引出论题后,提出正面论点,举事例证明,然后提出反面论点,分三个层次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批驳其错误。

  (4)本文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明确:反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语气,强调了观点,强调了情感,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2.请根据以上分析,编拟出课文段落层次提纲。(见板书)

  3.巩固练习。

  读下面的语句,答题:

  (1)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指出这两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答案:A本体-事物的道理 喻体-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

  B本体-发问的精神 喻体-钥匙

  (2)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

  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点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两脚书柜”是比喻只拥有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的人。

  四、总结

  文章从如何做学问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的论点,并运用确凿的例证和透辟的分析进行正反论证。有直接的阐述,也有反面的驳斥,破立结合,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

  五、板书设计

  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1-3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4段)

  牛顿发问的事例(5段)

  正面论证 举例论证 瓦特发问的事例(6段)

  (4-9段) (5-8段) 释迦牟尼发问的事例(7段)

  孔子发问的事例(8段)

  归纳小结(9段)

  提出反面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

  我们讲解,只要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10段)

  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进

  反面论证 分析反面 步(11段)

  (10-14段) 论点的错误 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就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

  (11-13段) 的、真的。(12段)

  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13段)

  归纳小结(14段)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本文来源:https://www.tjxdjx.cn/wendang/149082/

推荐阅读

说早安的搞笑说说大全

说早安的搞笑说说大全

导语:说说心情:早安不是早死,枣死了,枣肉进肚子里了!所以还能和你说早安的我还活着,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说早安的搞笑说说大全。  一,说早安的搞笑说说图片  二,说早安的搞笑说说大全  1、“我的女朋友漂亮、俊俏、乖巧、天真、灿烂、浪漫、善良、可爱、苗条、机灵、水灵、飘逸、性感、勤
2020-10-2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推荐范文网 京ICP备16605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