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诗歌 诗词 诗经

《永葆“童心”之青春》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9-12-15   来源:演讲稿    点击:   
字号:

【www.tjxdjx.cn--演讲稿】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终身实验,研究青少年将来的成就与他们在校成绩的关系。他对三百多名中学生每隔五年作一次面试,实验进行了60年。教授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从事这一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这里引用这一材料,并非完全否定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只是想说 明,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是通过考试 取得好的成绩,而不同时在思想上、心理上培育优秀素质,那么,这样的 学生往往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美国教授的实验表明,不少在校成绩 很好的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恰恰没有做出成果。

  其中的症结,按我国首席科学家顾均的分析,关键是缺少胆量、童心 和磨难。

  拥有胆量,就是敢闯,敢于探索。经得起磨难,就是在困难和挫折面 前不退缩,不倒下。任何事业要创新,要前进,要取得成就,都离不开这种精神。这好理解。值得多说几句的,是“童心”。顾均说:“童心就是指同学们在对自然界的追求中表现出来的自然反映,比如好奇心,尽情玩耍,趣味游戏等。”可不可以说,注意“童心”,就是要保持和发扬儿童所固有的那种好奇心、幻想力与创造欲,防止将儿童头脑模式化、机械化、呆板化。顾均说他的脑子比较好使,与他从小爱玩有关。多玩,能促使儿童多动脑 筋。如果不让儿童玩,强迫他们每天做大量作业题,正是使儿童“伤脑 筋”。结果,儿童虽然学会了考试,却损害了今后发展的后劲。

  所以,珍惜“童心”,历来为有识人士所关心。鲁迅对孩子“常常想到 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认为“是可以敬服的”。世界儿童 文学的母题中,就有“顽童的母题”。那些“顽童型”的作品,着重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以激发和满足儿童的天性。

  要激发想象力,就不宜单纯地向学生头脑里灌注知识,而是要努力促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头脑。学会用脑,比生硬死背一些东西,要有用得多。就一个人的成才来说,吸收知识自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能消化知识,运用知识,发展知识。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因此,在对青少年的培养中,要珍视那种充满着幻想、好奇的“童心”,充分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不要用“死读书’的办法,窒息了这一最具生机、最可宝贵的心灵。

  1、文章开头介绍美国心理学教授的实验,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答:

  2、作者认为“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多方面”具体包括

  3、文中引用鲁迅的论述,是为了说明 道理;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则是为了说明 道理。

  4、标题“永葆‘童心’之青春”中的“童心”在文中的含义是:

  5、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1、造成一个人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在校取得好成绩 2、良好的学习成绩,优秀的思想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等 3、珍惜“童心”历来为有识之士所关心 思考比识记更有利于成材 4、儿童固有的好奇心、幻想力和创造欲 5、我们要让学生永葆“童心”之青春(或: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本文来源:https://www.tjxdjx.cn/wendang/69208/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推荐范文网 京ICP备16605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