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诗歌 诗词 诗经

管窥中国十年网络诗词兴发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0-09-13   来源:诗词    点击:   
字号:

【www.tjxdjx.cn--诗词】

  我上网时间很迟,20XX年秋才初次触网,到现在为止,如没有什么特殊事情,每天都要上网浏览。在网上阅读写作,已经成为习惯。在网络文学的空间,我与小说散文、新诗、报告文学等都曾纠结过,近年最给力的,却是网络诗词。从中学时代以来,诗词这种文字简短精练而意蕴可达至悠远旷阔的文学体式,在我的意识里一直是体物、表情、达意的最佳表达形式,所以,我虽然经历过职业的新闻学习写作和小说、散文、新诗等文学形式的尝试,但是诗词仍然是我的最爱。按照宣传部的安排,就网络文学座谈会这个机会,我结合个人在网络上的学习和实践,追溯网络诗词文学的渊源,就网络诗词兴发、流变的一些特点作一个管窥蠡测,以就教于各位同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古典诗歌史。从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的山水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清诗,历史上耸立的这一座座灿烂多姿的诗歌巨峰,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高峰。古典诗歌作者之众、流传之广、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影响之巨,总体上看,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文学体式能够与之媲美。即便是明清两代小说的四大文学名著,每部中无不穿插着大量的诗歌,与其它内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五四”运动白话文的兴起,特别是解放以后毛主席提出的诗词不宜在青年人中提倡,再加上外国诗歌的翻译引进,这些因素影响到旧体诗歌的写作逐渐式微,到改革开放以前,作者寥寥,近代文学史中甚至没有旧体诗歌的位置。当然,五四运动以来,真正的文学耆宿、国学大师无不精通旧体诗词,如鲁迅、钱钟书、王力、季羡林等,不过他们多把研究写作旧体作为个人的一项业余爱好而已。

  千禧年开启了新世纪,也开启了旧体诗词兴起、壮大的新时期。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触网,其中的一部分文学爱好者,因为兴趣相投,在“网易”、“腾讯”、“碧海银沙”等聊天室自发形成各种文学沙龙,开始以临屏对联、对诗为主,逐渐发展到网络上发诗、评诗。新世纪初期,“碧海银沙”聊天网的“红楼”、“秀庐”,“腾讯”聊天系统的“诗风词韵”、“菊斋”、“竹筠清课”,“网易”聊天网的“竹林诗语”等,曾经都是文士雅集之所。临屏对联、对诗、和诗,一时成为网络文学沙龙的时尚。这些零星出现的群体,后来互相影响,渐渐象滚雪团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对诗词的沉醉与感悟,红尘里无人可说、无处可说的寂寞,在网络上遭遇同好,而且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十个,几百个,那是一件令人何等兴奋的事!高山流水、兰亭雅集、吟风弄月、抒怀酬唱,千古文人的风雅之举,一时在网络上蔚为风气。

  斯时应运而生的网络论坛,对网络诗坛的壮大形成了强大的推波助澜之势。在千禧年后的两三年间,最负盛名的诗词论坛首推“清韵”和“天涯”。“清韵书院”的“诗韵雅聚论坛”和“天涯社区”的“诗词比兴论坛”,先后成为网络诗词界的领袖论坛,拥有当时较好的诗词作者和质量较好的作品,集中了当时众多的网络诗词精英。同时,由于不断加入者众、信息交流量大,论坛本身成为一个诗词速成班,将许多新人,在不断发表作品和接受各方指点的过程中,迅速培养成网络上的知名作者。网络上成名较早现在仍然比较活跃的有碰壁斋主、胡马、胡僧、蒓鲈归客、燕垒生、矫庵、任淡如等。网络诗集《春冰集》的十五名作者,大多是这个时期开始成名的。

  “网络诗词”并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层面的特称,正如文学博士徐晋如所说:“它更意味着自由多元的思想倾向、悲悯凝重的人文关怀、守正开新的艺术追索。它的出现为中国诗词史的续写提供了可能”。从千禧年到新世纪后的十年,网络诗词蓬勃兴起,不断发展壮大,作品每年以数十万计。纵观其流变发展的轨迹,总体呈现以下若干方面的特征。

  一、作者群体的平民化。传统诗词的创作主体是那些具有明显专业特长的诗家和词家,他们的作品通过报刊书籍得以和读者见面,作品在发表之前必须经过诗词编辑的选择。互联网BBS的出现,为所有人提供了自由表达自我、自由发表作品的机会。在各种网站的文学论坛上,苛严的专业编辑消失了,发表作品没有了“门槛”,任何人只要喜欢诗词,有了诗词作品,哪怕根本不符合诗词的形式要求,都可以自由上传网络。即使像“榕树下”、“红袖添香”这样著名的站,在可以建立个人文集的原创区发表作品,虽仍然需要经过编辑的审核,但因为要考虑网友的创作热情和网站人气,加上网站容量空间巨大,所以审核的标准比较宽松,只要格律基本合格,文从字顺,没有明显的政治问题,一般都会获得通过。过去那种被领导、教授、学者独擅的诗词公开发表的途径和阵地,被网络技术迅捷地推向大众化,成千上万的平民成为传统诗词的作者,成为网络诗词的主力军。

  二、作品发表和交流的快捷化。传统文学作品的问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且不说审稿、改稿、录入、校对、印刷、发行等一连串繁琐的环节,仅仅是作品由作者寄达编辑手中就要费时不少,而网络诗词作品的问世就大大简化了,假定网络作者和专业作家同时完成了创作,当专业作家还在按传统做法将稿件装入信封的时候,网络作者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确认”,其文本就已经和读者见面了!网络诗词文学的快捷化还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迅速反馈以及作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读者之间的及时交流上。一首诗词刚在网上发表,有时也许只要几分钟就会见到读者的评论,读者怎么想就怎样说,毫无顾虑,也无需顾虑。系统上总是准确地显示出点击人次,哪些人什么时候发表了什么评论。这种便捷化为网络诗词作者写作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作品创发的多点化。古典诗词从来不乏爱好者,但囿于写作和发表的环境、条件的制约,真正投身于诗词写作的人相对来说是凤毛麟角。但在网络信息时代,只要一台电脑和一条宽带,就可以自由地写作和发表,这无异于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工人、农民、学生、教师、商人、公务员、军人、侨民等诸多方面的爱好者纷至沓来,作者群体不断壮大。据估算,近年网络诗词作者每年在网上活动的达千万人次。网络诗词创作与交流的平台也是数不胜数。目前,可以这么说,凡是有文学BBS的地方就能找到古体诗词栏目;无数的聊天室也成为网络诗人每天即兴吟咏、交流的场所。以“天涯诗词比兴”、“中华诗词论坛”、“红袖添香”、“菊斋”等站的诗词曲赋栏目甚为兴旺,其次还有数百家有名的专业诗词论坛,其链接,基本收入了“百花潭”这样一个总汇性质的站中。

  四、作品和网站的规模化。仅单纯从量上看,网络诗词创作极其繁荣,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以“中华诗词论坛”为例,每天都有上百篇主贴发表。“红袖添香”的诗词分为原创区和论坛两大板块,原创区实行编辑审核制,每天发表超过一百五十篇,作品都进入个人的文集;论坛发表的每天也超过一百篇。爱好者投注了极多的时间和精力,发表频繁、讨论热烈;作品的修改经常化、作者读者的交流日常化。“中华诗词论坛”、“红袖添香”、“天涯诗词比兴”等诗词论坛每时每刻平均在线人数达数百,每天回贴量都分别超过五百贴。网上诗词论坛和诗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在2004年初上网时,甫进入就担任版主、编辑的有两个站。其中“中华诗词论坛”是一个专门的诗词论坛,当时会员仅有一万多人,栏目不到十个,版主只有二三十人,每天发诗词大约几十篇,到目前会员已有数万人,以各省市名为栏目开办了三十多个子版块,仅仅版主就有近四百人,每天新发诗词几百篇。另一个是“红袖添香”,这是一个综合的站,当时会员有百万之众,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站之一。我同时担任其“古典诗歌原创区”的编辑负责人和“诗风词韵”论坛的版主,原创区每天审核的诗词稿件在五百篇左右,论坛日发诗词也在百篇以上,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是新人趋之若骛。我初步测算了一下,从县级网站算起,目前全国站和栏目有四千个左右。网络诗社一般规模不大,普通会员流动性强,但是核心团队稳定,且创作水平相对较高。

  五、作品质量的参差化。甫入者以初学者居多,在形式的掌握、意境的提炼、章法的安排等写作技巧的把握上,多数并不成熟,网络园地中以习作居多,在总体质量上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但在文革及其以后出生的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群体,总体文化素养相比其他的一些诗词写作爱好者(不包括专家学者)明显为高,属于网络诗词写作的主力军。他们借助网络阵地,观摩、学习、试写、讨论、锤炼、提高,写作发表了很多的水准不一的习作。在此过程中,网络诗词作手不断涌现,产出了一大批可以传世行远的高质量的作品,进而出版了一些有水准的网络诗集。目前,有很多诗词论坛都出版了自己的电子刊物及纸质期刊,选载网络诗词中的优秀作品。网络诗集以网络青年女诗人孟依依的《月出集》较为知名;从网络诗词中精选的纸质诗词集,以2005年出版的集纳碰壁斋主、莼鲈归客、军持、嘘堂、胡僧、刀把五、矫庵、燕垒生、伯昏子、LUQ、白小、青衫客醉、LIZI、具沤生、惕斋等十五名网络诗词作者作品的《春冰集》最为知名。2006年中国文学评论出版社公开出版了我的诗词集《冰涵诗草》,在网络上反响较好。

  诗词论坛水准较高的早中期有“天涯诗词比兴”、“诗三百”、“菊斋”、“诗公社”、“故乡”等;目前人气极旺而又时有较好作品的,当数“菊斋”、“天涯诗词比兴”、“红袖添香诗风词韵”、“中华诗词论坛”等;“今天论坛”、“甘棠诗社”、“居庸诗社”、“光明顶”、“诗三百”、“出水莲”等论坛集聚了一些网络诗词大腕,作品质量较高,但人气相对冷清,属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一类。

  六、作品立意的自由化。诗词写作的立意和内容的取舍非常自由。作品自由写作、自由发表、自由阅读、自由讨论,条条框框很少。传统文学中崇高的创作目的,迅速被网络文学的恣意挥洒、自我宣泄和自娱自乐所刷新。传统的文学创作理念,总是强调要体现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特别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要求文学包括诗词要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但网络诗词文学恰恰是有意无意地漠视了这些戒律,绝大部分网络诗词作者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自我情感的表达,甚至是某种宣泄和自娱,不以认识价值、教育价值为写作目的的首位考量,不以重大主题为立意的首要取向。其中部分高素质的作者特别重视诗词审美价值的探索。

  内容非常广泛和自由,几无题材不可入诗;主旨重在表达真情实感,网络诗词特别重视个人真情实感的表达宣泄,生活经历、情感历程、旅迹游踪、思考感悟等等个人体验成为主旋律。网络诗词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拒绝和反对以假、大、空为特点,以套路化的歌、颂、赞、斥为主要内容,紧跟党报社论步调,有意无意应制类的“老干体”作品,这些作品空洞说教、大喊大叫,没有个人独特的感情熔炼,不体现个性特征,实质是格律体的口号、标语。当然,“老干体”并非全是老干部所作,有些青年作者也写“老干体”,有些老干部也写有真情实感的佳作。极少数作者通过诗词表达个人政见,不时触及敏感的政治话题,如东海一枭、李大白等。有些作者还力图通过古典诗词这样一种形式来表现现代诗歌和现代流行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一些懂音乐的诗词作者将自己的作品谱写成歌曲在网络上传唱,也有作曲家选择网络诗词作为歌词进行谱曲,东北诗人、作曲爱好者张智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思想深度总体上淡化,内容和立意广度化倾向明显。

  七、作品形式主张的两极化。在网络上,诗词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风格、格律规范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几乎一直与作品创作同步进行。“国学网”、“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文学论坛”等网站先后开设了诗词理论版块,提供了理论探索的阵地。网络诗词的理论探讨也影响到现实诗词界。2002年12月,数十位诗人、学者相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当代诗词创作研讨会”上,网络诗人、《合肥晚报》记者段晓松(嘘堂)等人,激情澎湃地提出“当代诗词在网络”,引发了激烈论争。与会代表就所谓“学院派”、“网络派”、“江湖派”的区分,发表了诸多看法、主张。2008年至2009年,一些网络知名诗人、词人在北京成立了BVI诗词研究院,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编辑出版网络诗词丛书,并举办了两届“屈原奖”。当代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如吴小如、刘梦芙、星汉、徐晋如等人加入网络,就诗词的形式提出了鲜明的主张,部分有成就的诗人如刘梦芙、钟振振、熊东遨等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诗作,通过作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诗的形式。

  在网络上,诗词形式的论争一直火爆、执着,其焦点主要是声韵格律的继承与创新。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尝试声韵改革,推出《中华新韵》(十四韵),并提出平水韵与新韵双轨并行的主张。此后,网络上关于声韵的争论更加激烈并一直持续至今,论争大体分为继承派和改革派这样针锋相对的两派,当然也存在中庸的主张,不过声音相对弱小。旧体诗词尤其是其中的近体诗,在格律、声韵等形式上的要求,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最严格的,这不仅增加了初学者入门的难度,还要时常考验作者把握语言的能力。改革派认为,诗以意为先,有了好的诗意可以打破声韵格律。格律这种形式规范是教条,束缚了思维。平水韵出世距今已经过去一千多年,语言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平水韵中譬如“十三元”韵部有些韵字用时音已经不押韵了,要改为用普通话定平仄和押韵。从历史上看,语言是动态的,声和调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所以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振兴诗词的必然之举。有些人甚至提出废除平仄、只押近似的韵即可。黑龙江省鹤岗市文联主席王同兴(网名彤星)坚持改革论,近年先后在网上发表多篇文章,呼吁进行声韵改革,是改革派中水平相对较高的代表人物之一。

  继承派认为,格律诗词从发端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创作实践,充分吸取、综合和扩展了汉文形体整饬、语音抑扬顿挫的特色,形成的格律、声韵规范在视觉和语感上具有独特优势,不仅使吟诵时朗朗上口,音节富于变化,而且有助于读者记忆,是格律诗词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现代诗在内的其它任何文学形式所不具备的,是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成书于宋朝的《平水韵》源起于南朝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属于隋代陆法言《切韵》的归并,是当时各种方言的最大公约数。从唐代到现在的一千多年间,格律诗人一直以切韵音系及平水韵判断平仄和押韵,不管时音和官方语言如何变化,平水韵一直没有改变,是固定的书面语音系统。明代官方曾经编纂《洪武正韵》试图取代《平水韵》,但也没有成功。历代诗体不断兴起,由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都不是以改革和破坏原有的诗体为代价,而是另辟蹊径,再起新体,新体与旧体并行不悖,新体兴盛的同时旧体一直旺盛地延续。而改革派以新声新韵来改革旧体的规范,不仅使诗词在某种程度上丧失音韵美,而且将破坏传承已久的传统文化符号,改革后的新体实质上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格律诗词。20XX年,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徐晋如、北京著名学者眭谦联合起草了《关于传承历史文化、反对诗词声韵改革的联合宣言》,宣言指出:“声韵改革”将损害传统诗词的文化质量;割裂和消解历史文化;割断与海外的文化纽带;“平水韵”的价值不仅仅在格律诗写作,今人可以通过它上溯上古音,下探当代汉语方音,成为研究汉语历史音韵的重要进阶,因而具有非凡的语言学价值;实践证明“声韵改革”行不通。宣言在新浪网等网站发出后,网上网下反响热烈,网络上最活跃的数百名中青年诗人签名支持该宣言,反对的声音也不甘示弱。2010年,安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孝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檀作文等学者起草并在网络发表“关于格律诗词创作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倡议书”,认为“当前格律诗词创作构成状况极为复杂。新韵体、词韵体、曲韵体、宽韵体、新华字典韵体、不韵体、自由体以及字数体等等名目繁多,但都是以格律诗词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格律诗词这一概念自身也会瓦解,格律诗词创作这一重要的人类遗产也将不复存在,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将格律诗词创作定位成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并积极加以申报,具有以下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正名,还格律诗词创作以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改变目前无所从属的局面。相比昆曲而言,格律诗词创作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更有资格成为人类遗产;第二、保护,将格律诗词创作(包括其音韵格律体系的运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保护起来,以免遭受各种人为的破坏,使其生命得到真正的延续”。倡议将格律诗词写作申报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利于保护和传承。

  针锋相对的两派各不相让,目前没有多少融合转化的迹象。不过,从网络诗词的整体创作而言,新声韵诗词佳作很少,传统派的拥趸多属于学者和改革开放后受教育的年轻一代,文化素养较高,他们的作品质量目前总体大大超过新声韵诗词。形式的主张最终是要靠作品来说话的。

  八、作品语言风格的鲜明化。以嘘堂、月隐寒霜等人为代表的上古派,其古体诗多数通篇以上古文言文入诗,用语佶屈聱牙;以李子梨子栗子等人为代表的时语派,在严格遵守格律、韵律的前提下以现实语言入诗,活泼平白,开一代风气,阵营有逐渐壮大之势;以俗语、网络语言甚至字母直接入诗的游戏派,有人自谓创新,实际上以娱乐为主;以相对浅近的文言文为基础,以传统语言或传统语言间杂少量时语兼容入诗,呈现诗词的工稳、平顺的传统主流特色的同时,也不乏雅致、新鲜等多种语言特色,这是当前网络诗词语言的主流特征。以上四个特点只是一种不完整归纳,深入探讨,还可以列举一些。这些鲜明的特色强化了网络诗词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诗词文学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只是一个新生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大部分作者生活积累不足,古典文学功底不深,在诗词这种篇幅短小但对语言要求十分严格的文体上,严重制约了作品水准的提升。因此,网络诗词文学虽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作者不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古典文学素养,从底蕴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作品很难真正进入诗词文学的殿堂。

  九、作品吟诵交流的便捷化。诗词的阅读方式是吟诵和默念,当代诗词阅读的语音主要是普通话和方言两种。对于用以平水韵为标准的中古音吟诵诗词,过去读老书的私塾先生偶或能够为之,于今人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懂得一些音韵学知识的网友在网上撰文进行探讨,网上还流传着著名学者叶嘉莹女士拟平水音吟诵诗词的视频。不需面对面,不需参加组织,不需老师面对面教导,只要一开电脑,就能进入诗词吟诵交流的殿堂。网络为诗词的吟诵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十、作者活动的圈子化。网络诗词的圈子现象非常突出。一个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圈子,论坛内部也可能有若干个小圈子,作者也不仅限于加入一个圈子。圈子的形成有多种标准和纽带。以地域论的,如“中华诗词论坛”的分省板块、各地政府网的诗词板块;以资历论的,如“今天论坛”,成员多是从网络诗词发端时就开始成名的“大佬”,其站长嘘堂创设的“建安诗歌奖”奖励的也都是这样一些人,一贯崖岸自高;以性别论的如“菊斋”的任淡如、孟依依、秦月明、青凤等笔锋不俗、风头甚劲的女性圈子,“中华诗词论坛”的“女子诗文专区”;以诗词内容论的如“中国情诗网”;以诗词形式论的如“绝句古风专栏”、“中华散曲”、“竹枝新唱”、“歌体新诗”等;还有以性情论的、以情爱论的等多种形式的小圈子。圈内成员之间主要以QQ和网络短信相联系,有些志趣相投、联系紧密的成员网下也聚会开展活动。这些圈子一方面促进了网络诗词的交流、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也使有些人割据一方,拥圈自重,不断引发了网络争吵混战,助长了网络诗词的山头主义。

  许是本身重名思想的驱使,也许是圈子化的余波所及,也或是其它多种因素诱致,部分网人甚为看重名号,网上排名很多。乾嘉、清代、民国以致本朝,都有人为诗词作家排名,有些网人仿其体例,将网络诗人比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座次排名。目前比较知名的有燕垒生、嘘堂、苏无名、恨比春深等人分别推出的《网络诗坛点将录》、《天龙谱》、《网络诗坛点妖录》等,其中苏无名的《网络诗坛点将录》将当代网络知名的诗词作者对应水浒一百零八将进行排名,其评语中的赞语和赞诗均别具一格,显现较强的古文功底,在网络上影响最大。除此之外,还有人对古今的诗词进行排名,这以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的“唐诗排名”最著名,他将崔颢的《黄鹤楼》排为唐诗第一。

  网络使诗词这种古典的、高雅的、历史上一直属于文人学者主导的“小众”文学,迅速发展为不逊于新诗、散文等当代主流文学形式的大众文学,充分彰显了电子技术和网络对文学形式扬抑、爱好者文学兴趣振乏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一种式微的古典文学形式在网络上奇迹般的得到新生和壮大。网络不仅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虽然网络文学目前尚处在大众写作的阶段,但随着时势的演进,传统诗家词家会进一步融入网络,网络也会产生自己的诗词大家。网络诗词在规模上不仅仅超过当代纸质媒体,也已经大大超过唐宋,不久的将来,相信有不少网络诗词作品在质量上或许可以与唐、宋优秀作品比肩。

本文来源:https://www.tjxdjx.cn/shici/120657/

推荐阅读

表达对已故父亲思念的古诗

表达对已故父亲思念的古诗

父爱是宽阔的海洋,即使在我一事无成的时刻,也会包容我,把我纳入他温暖的胸膛。岁月的风吹起离人的相思,而您成为最难忘的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怀念父亲的古诗词。关于父亲节古诗写给父亲的生日古诗形容父亲伟大的古诗句  1、《悼春》(五绝)  春韵入园香  慈严却远航  残红谁再护  把酒问夕阳  2、《
2021-11-10
古典诗词中关于秋天

古典诗词中关于秋天

导语:春生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关于秋天的描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芸有春绿》  宋·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  宁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及时且自好,来日殊未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
2021-11-04
母亲丧事对联大全带横批

母亲丧事对联大全带横批

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烦琐,讲究封建礼仪,其中就有丧事对联的使用,也一直沿用至今。除用悼词、祭文哀掉逝世者之外,还有用诗词、对联形式哀悼死者的,用诗词形式的叫哀挽诗或挽歌;用对联形式的叫做悼联。母亲丧事对联有哪些?瑞文小编为大家带来带有横批的母亲丧事对联如下:丧事厨房对联大全 | 民间丧事灵棚对联 |
2021-10-12
描写雾的诗句 经典诗词

描写雾的诗句 经典诗词

四处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见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 一乳一白色的混沌。这就是晨雾的具体描写,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雾的呢?瑞文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收集描写雾的经典诗句,希望对大家了解古人对雾的描写有帮~经典唯美古诗句 | 经典唯美古诗句50句 | 经典古诗句大全描写雾的经典诗词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
2021-09-23
形容舞姿的经典诗句

形容舞姿的经典诗句

起舞效霓裳,踏歌齐舒张,古人对于舞蹈舞姿有独特的品赏,瑞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古人形容舞姿的经典古诗句,欢迎阅读~关于舞蹈的诗句 | 描写舞姿优美的诗句 | 赞美舞蹈老师的诗句形容舞姿的经典古诗句《玉女舞霓裳》——唐·李太玄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回赴节
2021-09-1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推荐范文网 京ICP备16605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