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诗歌 诗词 诗经

诗词歌赋里的数字学问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诗词    点击:   
字号:

【www.tjxdjx.cn--诗词】

  数字是简单的词汇,数字入诗却能从简单中生出无限乐趣来。这种创作技法在唐诗中经常运用,比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但唐诗的格律限制,给数字发挥的空间不大,真正绝妙的数字诗,还要从唐朝之后的宋元明清中去找。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山村咏怀》是北宋邵雍的作品,在2001年更新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被放在一年级识字的第一篇。对小学生而言,诗只是载体,中文数字才是学习的要点。他们不需要去欣赏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更不可能去领悟作者“一心观万心,一物观万物”的哲学思想。邵雍不是诗人,而是象数易学的开拓者。他用数字所搭建的不止是简单而直观的表象,应该还包含更为深邃的天道人和的理念。只是学童数数、常人读诗、哲人悟道,各得其乐罢了。

  数字诗中,我以这首最为经典。其余还有几首,一并摘录出来与大家分享。

  元代散曲家徐再思有一首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是这样描写月夜景象的:“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清代画家郑板桥一边在画他心爱的竹子,一边吟咏着:“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

  他们以诗悟道,以诗唱曲,以诗来铺垫小说,以诗来题跋画作,但他们都不是以诗著称的人。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数字以其简单的词意结构,组织成诗的形式,来为不同形态的艺术创作服务,却偏偏没有在诗的流派中大放异彩。或许越是简单的元素,越需要通过随性的组合,才能在不经意中产生独特的韵味。刻意去推敲和雕琢,反而会受限于元素的简单;结果发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竟没有多大的可用空间。

  李白的“一杯一杯复一杯”,恰恰是随性地使用了生活口语,才让《山中与幽人对酌》成为唐诗中一朵过目难忘的奇葩。这种巧用数字的诗句,在唐诗中没有独自成篇的经典,都散落在不同的佳作中了。我有心把唐宋名家以数字开头的七言诗句摘选出来,用藏头诗的方式重新组合成一个作品。既要遵循一贯而下的数字线索,又要保持诗歌流畅的韵律,还要在主题内容上浑然一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有浩如繁星的素材供选用,我只要当好唐诗裁缝的角色就够了。于是有了这首以贬官谪居生活为题材的《谪居谣》。为了主题的需要,这首歌谣中有些句子借用了原诗的形而替换了原意,在此须向原作诗人们说声抱歉。

  《谪居谣》讲述一个接近致仕之年的朝中老臣,在平地惊雷的政治斗争中被贬往外地;三年里不断调迁,走遍千山万水,四海为家;最后谪居在五千里外,六月吹沙的荒蛮之地,条件非常艰苦。但他能够苦中作乐,虽已年近七旬,依旧精神矍铄。八个儿子大老远地赶来探望自己,老人还能跟他们一起骑马去野外跑上十里地。在那片人迹罕至的山地里,千树万树,花飞满天。老人停下马,惆怅地望着落花:“这花虽比不上长安的花,却别有情致。来年向皇上乞得骸骨,就埋在这里吧。”

  是啊,此花不比长安花,不像它们那样簇拥在一起争奇斗艳竞芳华。在这片无人干扰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飘洒,落到地上也没有行人车马来碾踏,任其形骸被自然消化。这是美好的结局。生而居住于此,死后便在这里入土为安,又何必千里迢迢归葬故里,一路舟车颠簸,让人死了都不得安宁。

  老人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令原本单调孤寂的谪居生活,变得生趣盎然。简居有简居的妙处,学会苦中作乐,简单的生活也能演化出丰富的花样来。就好像从一数到十,从十数到百,这些枯燥的数字可以编织出美妙的诗句;然后把这些诗句拿去写、去画、去唱、去悟,又增添了一番情致。

  生活再苦也得继续,如果无法改变,不如学会享受。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谪居浔阳城时,虽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但他依旧游山玩水、寻歌觅曲,活得“恬然自安”。(《琵琶行》)若是一味纠结于生活条件的艰苦,放不下被贬前后的身份落差,那么谪居之人很容易被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所击垮。

  所谓境由心生,许多谪居的官员在不适的环境和悲凉的心境中,把南方地区描写成瘴气肆虐、蛇蚁横行之地。走在路上要“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吃东西时“须防杯里蛊,莫爱橐中珍”(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真是“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这让南行路上的贬官们惴惴不安,初到异地的水土不服被内心的魔障不断夸大,竟真成了病痛缠身。

  生性孤寒的柳宗元一到永州就病了,他第二次被贬柳州时更是惨不忍睹——“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寄韦珩》)而开朗豪放的刘禹锡被贬去连州时就安然无恙。不仅自己没得病,而且在连州发生疫情时,他还能帮助百姓四处求药来度过难关。原本不懂医药的刘禹锡,因此还编了一本后来广为流传的医书《传信方》。这就是不同心态的不同境遇吧。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唐朝贬官的代表人物,都是贬谪文学的重要创作者。在他们的笔下,谪居生活有苦有乐,也有与众不同的情趣。我们虽然不能穿越到那个时代去跟他们同甘共苦,但可以通过他们留下的诗文,去追寻他们的生活踪迹。在他们住过的地方,走过的山水,隐约还能触摸到他们的温度。

  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被贬,刘禹锡任朗州司马,柳宗元任永州司马。由于司马是个闲职,不参与政务,也无权住在官署,所以两人到任后得自己找住所。柳宗元一心期盼着朝廷的赦免,觉得顶多在永州呆上三五年就可以回去了,并没打算在这里定居。于是在当地僧人的帮助下,柳宗元带着他六十七岁的母亲搬进龙兴寺借住。

  这龙兴寺是一座香火不济的古寺,何以见得?且看柳宗元自己的描写:“戏凫鹳乎中庭兮,蒹葭生于堂筵。雄虺蓄形于木杪兮,短狐(弧)伺景于深渊。”(《闵生赋》)水鸟在庭院里栖戏,殿前长着芦草,寺庙外毒蛇挂在树梢上,水蜮潜伏在深潭里随时准备含沙射人。如此荒芜而凶险的环境,柳宗元母子居然还敢住进来。在昏暗局促的西厢房里,只留有北面一扇门和一扇窗,夏天潮湿闷热,冬天又直灌冷风,居住条件实在艰苦。结果两人都生病了,老母亲更是一病不起,半年之后就一命呜呼。

  刘禹锡在朗州住的地方虽也简陋,但不至于如此难堪。

  这是一座位于城东沅江畔招屈亭旁的小木楼,踏着青石板小街拾级而上,斑驳的苔藓一直随着脚步爬上门角的石基。吱呀一声推开大门,主人回来了,还带来了他的朋友。厅堂里十分干净,客人忙跺了跺脚,抖去鞋底的青苔才肯跨进门来。他们相继上了二层的阁楼,刘禹锡推开沿江的窗户,江风扑面而至,眼前的景象是“十里蛮江白芷生”,听到的是“枫林橘树鹧鸪声”,好不自在!(《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泡上一壶洞庭春茶,与友人谈笑风生,这是刘禹锡谪居朗州的最大乐趣。

  送走朋友后,那些采菱的船娘们回来了,“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缘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等到“月照寒波白烟起”时,从酒馆里出来的汉子“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这歌声唱的是当地的土调,虽然常在耳边响起,却比当年京城里听的曲子来得陌生,“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采菱行》)刘禹锡对着月亮怅望了一会,搬出古琴,趁着月色调拨一曲长安的音调;又懒懒地翻了几页柳宗元寄来的佛经,悠哉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柳宗元住在龙兴寺,与天台宗结了佛缘。在身心俱疲的那几年,这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份精神的寄托,所写的诗文也逐渐呈现出“物我两忘”的禅意来。最经典的要数《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又是一个用数字勾勒的简单世界,这个世界只属于一个人,一个独钓寒江的老翁。没有人能跟他对话,因为从画面上看,没人会经过这里,连一只鸟都没有。只有画面外,这幅画的创作者在对着渔翁痴痴地冥想。他在想什么?他在想渔翁此时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或者这是一个伪命题,在一个万物皆空的世界里,孤独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柳宗元选择承受这份孤独,也许这就是他深居简出的乐趣。

  这种乐趣是骄傲的刘禹锡不能体会,也不会去实践的。他之所以要住在招屈亭旁边,是因为那个所有被贬的文官都会景仰的偶像——屈原。往前数一千多年,就在沅江边上,流放此地的屈原碰到一个渔翁。这个渔翁与柳宗元笔下超然出世的渔翁截然不同,他很懂人情世故。面对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牢骚,渔翁莞尔一笑,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清水有清水的用处,浊水也有浊水的用途,你非得避浊就清,岂不是自己把路走窄了?屈原没有听渔翁的劝解,捧着他那颗高傲的心,跳进了汨罗江。

  其实屈原并不孤独,后世有多少有志之士以他为精神榜样,又有多少黎民百姓每年都用热闹的仪式来祭奠他。有着同样不屈意志的刘禹锡就是积极的追随者,朗州十年一直居住在招屈亭旁,只为日日能与屈原相伴。每到五月初五,刘禹锡都会搬个凳子坐在自家门口看龙舟赛,“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竞渡曲》),看得人心潮澎湃。

  这种热烈激昂的情绪一直在鼓舞着刘禹锡,让他在举世皆“悲”我独“喜”的秋天里,完成了一次对屈大夫特立独行精神的致礼。“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秋词》横扫世人的悲秋之气,另辟蹊径地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讴歌和赞美。在诗人冲上云霄的诗歌豪情中,我更能理解刘禹锡了:为什么他能把常人无法想象的二十三年贬官生涯给坚持下来?连秋天都这么美好,还有什么能让他不快乐呢?

  后来刘禹锡把他的简居生活写成一篇千古传诵的铭文,我们从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乐观情绪。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住所虽然简陋,生活虽然简朴,但是不被世俗嘈杂所扰,能够自得其乐,又能陶冶情操,何陋之有?何乐不为?

  我坚持认为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就是朗州江边的那座小木楼,尽管大家都公认它是位于安徽和县的刘禹锡故居。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南宋江宁知县王象之编撰的《舆地纪胜?和州》:“陋室,唐刘禹锡所建。又有《陋室铭》,禹锡所撰,今见存。”而“见存”的证据,据说是同时代的柳公权书写的《陋室铭》石碑。可惜此碑后来不知毁于哪朝哪代的战火,无以为据。

  继朗州司马后,刘禹锡历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刺史是一州之长,比不得司马那么悠闲。他刚到和州就遇上大旱,忙得焦头烂额。考察灾情、赈灾救灾,经过近一年的勤政,才算恢复生产。刘禹锡有了政绩,赢得百姓爱戴,也获得朝廷赦免,很快就被召回洛阳。试问大旱之年还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景象?刘禹锡又何来“无案牍之劳形”的清闲?他又有什么因由可以离群索居,自辟陋室呢?至于民间流传的和州知县排挤刘禹锡,三迁其居到陋室的说法,权当做无稽的笑谈吧,高傲的刘禹锡不至于那样委屈自己。

  柳宗元一直委屈自己在龙兴寺里蜗居了五年,连遭四次火灾都没有搬家。他一心想着搬回京城,等来的却是“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的诏令。即使碰到朝廷恩赦,他和他的永贞同党们都不可能再迁回离京较近的地方了。“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与崔策登西山》)柳宗元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抛至荒野的奴隶,任生命夭折在满腹苦水里。跛足之驴最担心颠簸跌倒,愚昧之人就怕遭遇精明世故。既然学不会官场上的糊涂,那就彻底当一个愚民吧。北归无望的柳宗元终于决定买地筑屋,纳妾生子,安安心心地住在永州。“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柳宗元的新居位于潇水西边的愚溪。愚溪本名冉溪,过去有个姓冉的人家住在这里。柳宗元曾和朋友一起去冉溪游玩,沿溪口往里走两三里到了钴鉧潭,潭西侧约四十米的坝上有块不到一亩的丘地,风景不错。地的主人刚好要筹钱还债,柳宗元便花了四百文钱买下它,用来建自己的房子。

  我的地盘我做主,柳宗元住到这里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冉溪改名。既然自己决心要当愚民,那就叫它愚溪吧。古人说智者乐水,我喜欢这里的水,可我偏偏又不够智慧,那就只好委屈这一溪清水跟我一起变得混沌起来。柳宗元干脆自嘲到底,把这块地叫愚丘,自己新建的房子叫愚堂,亭子叫愚亭;蓄了愚泉,挖了愚沟,筑了愚池,还在池中修了一个愚岛。从此过起拿着俸禄,隐居山水,自“愚”自乐的生活。

  聪明绝顶的人,有时也被称作“大智如愚”。柳宗元不是这样的人,我想他是真心愿意当一个愚民的。聪明的人想事情太复杂,有时反被聪明误;愚笨的人想事情简单,傻人自有傻人福。在官场里机关算尽,不如山水间怡然自得。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当官久了太累,幸而被贬谪到这里,比邻田园而居。平日里种种地、钓钓鱼,偶尔去山林里走走,虽然碰不到什么人,也能发现许多乐趣。

  从愚丘再往西走百二十步,穿过一片矮竹林,有一洼清澈的潭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柳宗元不是庄子,他不会参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那是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他看着这些自由自在的小鱼,心里高兴,所以也就觉得它们是在跟自己嬉戏。快乐本来就这么简单,没有太多思虑,也没有太多追求,只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足矣。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谪居在这样的地方还能有什么事可做?渐渐地就厌倦了世俗中的纷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性,可柳宗元并不像刘禹锡那样交游广泛。“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只有把自己投入到山水中与鱼鸟对话,才能让心灵有所寄托。(《与崔策登西山》)只是这样的寄托带着几许无奈和孤独,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冷清与寂寞。

  柳宗元终究不是陶渊明,守得住归园田居的那份寂寞。所以在小石潭边能得一时鱼水之乐,坐久了便觉着“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当柳宗元收到朝廷召回的诏令时,毅然选择离开他苦心经营的愚堂,放弃了甘为永州愚民的决心。难得糊涂啊!一旦较真起来反而让他摔得更痛。再贬柳州时,他连安守一份乐土的机会都没有了。正如刘禹锡到和州当刺史时不大可能闲居陋室一样,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后兴利除弊,忙得不可开交,直至病逝他乡。又或许这才是他的本心,出世与入世原本就在一念之间,聪明与糊涂也只有自己分得清楚。

  这些位于穷乡僻壤的愚堂陋室,与达官贵人们在长安洛阳的豪宅名邸相比,的确寒酸。且看“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白居易《伤宅》)这样一套住宅要花费百万钱,难怪白居易刚进京时便被人戏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我很佩服白居易的父亲,给两个儿子取了如此大俗又大雅的名字——白居易和白行简。他是有多希望儿子长大后能衣食无忧,居行无虑啊!可惜天不遂人愿,白居易尽管拿的俸禄不低,仍长期租房度日。“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居,未如硕鼠解藏身。”(《卜居》)为官二十年都只能羡慕长安城里有一套蜗居,倒是谪居异乡时还能安贫乐道。

  种桃杏(白居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别人由司马迁任刺史,都是忙不得闲。而白居易从江州司马改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后,却仍有闲情逸致在城东的山坡上种树栽花。这片让他安心为家的坡地,被他亲昵地称呼为“东坡”;即使离开忠州后,他还念念不忘“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东坡种花二首》)

  白居易忘不了的又岂止是那些花木,他是在怀念那份难得的心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说得多好!家是人心灵的港湾,无论漂泊到哪都会想着回家。反过来说,无论漂泊在哪,只要能让人心灵安憩,那个地方就可以算作是家。

  二百六十年后,另一个文人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生活相当拮据。他一直仰慕白居易,于是学他在城东山坡上开荒种地,并修建了住所,取名“东坡雪堂”。从此苏东坡的雅号要比苏轼的本名更加响亮。历经多次贬谪的苏东坡,对谪居生活的苦与乐深有体会。有一次他为谪居岭南四年,被召回京的老友王巩接风洗尘时,一直追随王巩的侍妾柔奴前来敬酒。苏东坡见她万里归来反而更显年轻,笑容中似乎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便“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好一句温柔笃定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借柔奴之口,道出自己对王巩的宽慰,更表达了自己对白居易的共鸣。刘禹锡的陋室,柳宗元的愚堂,白居易的东坡,苏东坡的雪堂,都是各自的安心之所。所以他们才能安享这简居生活,无论是暂住后离开,还是留守着老去,都在心中放不下那份简单的快乐。

  《谪居谣》里的老人站在飘满落花的树下,数着:“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心跳是如此平静,所有的风雨波折,所有的恩怨荣辱,“飞入芦花都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tjxdjx.cn/shici/84367/

推荐阅读

表达对已故父亲思念的古诗

表达对已故父亲思念的古诗

父爱是宽阔的海洋,即使在我一事无成的时刻,也会包容我,把我纳入他温暖的胸膛。岁月的风吹起离人的相思,而您成为最难忘的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怀念父亲的古诗词。关于父亲节古诗写给父亲的生日古诗形容父亲伟大的古诗句  1、《悼春》(五绝)  春韵入园香  慈严却远航  残红谁再护  把酒问夕阳  2、《
2021-11-10
古典诗词中关于秋天

古典诗词中关于秋天

导语:春生秋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关于秋天的描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芸有春绿》  宋·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  宁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及时且自好,来日殊未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
2021-11-04
母亲丧事对联大全带横批

母亲丧事对联大全带横批

新中国成立前,丧事烦琐,讲究封建礼仪,其中就有丧事对联的使用,也一直沿用至今。除用悼词、祭文哀掉逝世者之外,还有用诗词、对联形式哀悼死者的,用诗词形式的叫哀挽诗或挽歌;用对联形式的叫做悼联。母亲丧事对联有哪些?瑞文小编为大家带来带有横批的母亲丧事对联如下:丧事厨房对联大全 | 民间丧事灵棚对联 |
2021-10-12
描写雾的诗句 经典诗词

描写雾的诗句 经典诗词

四处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见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 一乳一白色的混沌。这就是晨雾的具体描写,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雾的呢?瑞文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收集描写雾的经典诗句,希望对大家了解古人对雾的描写有帮~经典唯美古诗句 | 经典唯美古诗句50句 | 经典古诗句大全描写雾的经典诗词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
2021-09-23
形容舞姿的经典诗句

形容舞姿的经典诗句

起舞效霓裳,踏歌齐舒张,古人对于舞蹈舞姿有独特的品赏,瑞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古人形容舞姿的经典古诗句,欢迎阅读~关于舞蹈的诗句 | 描写舞姿优美的诗句 | 赞美舞蹈老师的诗句形容舞姿的经典古诗句《玉女舞霓裳》——唐·李太玄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回赴节
2021-09-1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推荐范文网 京ICP备16605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