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诗歌 诗词 诗经

郭沫若的自省

发布时间:2021-10-29   来源:自查报告    点击:   
字号:

【www.tjxdjx.cn--自查报告】

  郭沫若,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挟裹其中,只能如一片树叶,身不由己,顺流而下,直奔某种归宿。

  对于20世纪的中国知识界来说,郭沫若是一个巨大的、标志性的存在。不了解郭沫若,你就无法真正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境遇和悲剧品格。那么,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漫长的精神炼狱中,郭沫若究竟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建国后,郭沫若逐渐失去了“五四”时代那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无论是学术品质还是个人品德都呈现出一种萎缩、停滞乃至倒退。对于自己的这些倒退郭沫若心明如镜,迫于形势他一面高唱赞歌,一面又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着良心和道德上的自省、反思和拷问。

郭沫若的自省

  1958年3月,郭沫若为响应“百花齐放”的号召,将两年前写的《牡丹》、《芍药》和《春兰》三首诗拿出来,仅用10天时间,就以100种花为题写了101首诗,取名《百花齐放》,旨在艺术地象征社会生活中的“百花齐放”。

  但很快郭沫若就在一封信中,对此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他说:“我的《百花齐放》是一场大失败!尽管有人作些表面文章吹捧,但我是深以为憾的。那样单调刻板的二段八行的形式,接连101首都用的同一尺寸,确实削足适履。现在我自己重读一遍也赧然汗颜,悔不该当初硬着头皮赶这个时髦。”

  1965年12月22日,郭沫若在写给陈明远的信中说:“我早已有意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上月我满七十三周岁了。在世的日子,所剩无几了。回顾这一生,真是惭愧!诗歌、戏剧、小说、历史、考古、翻译……什么都搞了一些,什么都没有搞到家。好像十个手指伸开按跳蚤,结果一个都没能抓着。建国以后,行政事务缠身,大小会议、送往迎来,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近年来总是觉得疲倦……”1966年4月14日,他在一个重要会议上,作了一个沉痛的发言:“在一般的朋友、同志们看来,我是一个文化人,甚至于好些人都说我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什么历史学家。几十年来,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

  1963年5月5日,郭沫若向陈明远这样坦露自己的心声:“至于我自己,有时我内心是很悲哀的。我常感到自己的生活中缺乏诗意,因此也就不能写出好诗来。我的那些分行的散文,都是应制应景之作,根本就不配称为‘诗’!别人出于客套应酬,从来不向我指出这个问题,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你跟那些人不一样,你从小就敢对我说真话,所以我深深地喜欢你,爱你。我要对你说一句发自内心的真话:希望你将来校正《沫若文集》的时候,把我那些应制应景的分行散文,统统删掉,免得后人耻笑!当然,后人真要耻笑的话,也没有办法。那时我早已不可能听见了。”连身后世人对他的耻笑都预料到了,足见其自省之深刻。

  这一切,都说明郭沫若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一清二楚,要不然他就不会在内心深处一而再、再而三地深刻反省。但是正如学者丁东所指出的那样,郭沫若尽管有自省能力,但却无力自拔。身处时代漩涡的郭沫若尽管拥有自省精神并企图从内心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然而在强大的政治面前他的这些努力注定是徒然的。

  历史大潮有它自身的逻辑。郭沫若挟裹其中,如同一片树叶,身不由己,顺流而下,直奔某种归宿。

  拓展:

  郭沫若简介

  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常用名鼎堂,号尚武。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小学,1910年到成都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班学习,受大哥郭开文的影响,接受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时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岗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接受了泛神论思想的影响。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表达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1919年登载在《新中国》月刊1卷7期上,署名沫若。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创作的新诗。最先发表的诗作是1919年写的《鹭鸶》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运动,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写出了《凤凰涅?》、《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有名的诗篇,投寄国内《时事新报》副刊发表。这些诗收入1921年编辑的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中。《女神》是五四革命高潮的时代精神所激发的产物,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开创性和革命精神,为以后的新诗的发展尊定了良好的基础。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创造社的这些活动,在中国现代新文学活动中产生了深广的影响。1924年到1927年间,他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后来到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时期任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他批判了纯文艺论,倡导革命文学。在他写的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中,塑造了3个勇于背叛封建道德的女性形象。

  南昌起义失败后,受蒋介石通缉,1928年开始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的活动。这时,他翻译外国作品,写回忆录、历史小说,同时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史、古文学学的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回国,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并根据党的需要,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创作的以《屈原》为代表作的6个历史剧,借古喻今,获得很大成功。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他的作品能起到揭露敌人的反动本质,鼓舞人民士气的作用。1945年抗敌取得胜利后,他又为促进新中国的诞生而贡献力量。这段时间,他写了抗日战争回忆录,以及政论、杂文、文艺评论。1949年,与茅盾、周杨等人组成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任筹委会主任。7月第一次文代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诗意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杜甫》等。

  [著作书目]

  女神(诗集)1921,泰东

  三叶集(散文集)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西厢(剧本)(元)王实甫著,改编,1921,泰东

  卷耳集(诗集)诗经今译,1923,泰东

  星空(诗集)1923,泰东

  聂莹(剧本)1925,光华

  文艺论集(论文集)1925,光华

  塔(小说、戏剧集)1926,商务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6,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1926,光华

  西洋美术史(理论)1926,商务

  橄榄(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技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0,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现代

  沫若书信集 1933,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孟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

  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蒲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 、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中苏文化之交流(散文、论文合集)1949,三联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新华颂(诗集)1953,人文

  屈原赋今译 1953,人文

  沫若文集(1—17卷)1957—196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百花齐放(诗集)1959,人民日报出版社

  沫若选集(1—4卷)1959—1960,人文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文史论集(论文集)1961,人民

  先锋歌(诗集)1965,少儿

  李白与杜甫(论文)1971,人文

  沫若诗词选 1977,人文

  沫若剧作选 1978,人文

  东风第一枝(诗集)1978,四川人民

  郭沫若选集(1979,四川人民

  井冈山巡礼(诗词墨迹)1979,上海书画出版社

  蜀道奇(手迹)1979,四川人民

  郑成功(电影文学剧本)1979,上海文艺

  郭沫若少年诗稿 1979,四川人民

  郭沫若闽游诗集 1979,福建人民

  迎接新中国——郭老在香港战斗时期的佚文 1979,上海复旦学报编辑部

  郭沫若书简(致容庚)1981,广东人民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1—5卷)1982--1987,人文

  郭沫若集外序跋集 1983,四川人民

  沫若诗话 吴奔星、徐放鸣选编,1984,四川人民

  [翻译书目]

  茵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东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 印度伽里达若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创造社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3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研究资料书目]

  郭沫若评传(李霖编)1932,现代

  郭沫若论(黄人影)1936,上海大光书局

  抗战中的郭沫若(丁三编)1938,战时出版社

  论郭沫若的诗(楼栖)1959,上海文艺

  呼唤春天的诗人 1979,四川人民

  郭沫若研究专刊(第1缉)1979,四川人民

  试论《女神)(陈永志)1979,上海文艺

  悼念郭老(新华月报资料室编)1979,三联

  郭沫若译传(卜庆华)1980,湖南人民

  郭沫若研究专刊(第2辑)1980,四川人民

  郭沫若研究论集 1980,四川人民

  郭沫若著译书目 1980,上海文艺

  《蔡文姬》的舞台艺术(苏民、蒋瑞、杜澄大编)1981,上海文艺

  郭沫若的文学道路(黄侯兴)1981,天津人民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诗话(黄中模)1981,四川人民

  郭沫若年谱(上下册,龚济尼、方仁念)1982,天津人民

  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上,王继权、姚国华等编注)1982,黑龙江人民

  郭沫若在重庆(曾健戎编)1982,青海人民

  郭沫若(陈明华编著)1982,黑龙江人民

  郭沫若前期思想及创作(谷辅林)1983,山东人民

  郭沫若楹联辑著(曲树程、杨其明)1983,山东教育

  郭沫若纪游诗选注(林东海、史为乐选注)1983,上海文艺

  郭沫若普陀救少女(浙江文艺出版社选编)1983,上海文艺

  文学巨星郭沫若(张摅茂、钟林斌)1984,四川人民

  郭沫若创作论稿(傅亚乾)1984,青海人民

  郭沫若青年时代评传(李保均)1984,重庆出版社

  炼狱是的爱国主义者的战斗一生(郭沫若学会与《郭沫若研究》编辑部合编)1985,天津人民

  郭沫若文艺思想论稿(黄侯兴)1985,天津人民

  抗战时期的郭沫若(谭洛非主编)1985,四川社科出版社

  郭沫若史剧论(田本相、杨景辉)1985,人文

  郭沫若自叙(阎焕东编纂)1986,山西人民

  郭沫若(黄侯兴)1986,人民

  郭沫若评传(孙党伯)1987,人文

  郭沫若文学研究管窥(黄侯兴)1987,天津教育

  历史 史剧 现实——郭沫若史剧理论研究(傅正乾)1988,陕西人民

本文来源:https://www.tjxdjx.cn/wendang/201320/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推荐范文网 京ICP备16605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