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诗歌 诗词 诗经

《诗经》与周代社会生活关系

发布时间:2019-05-10   来源:诗经    点击:   
字号:

【www.tjxdjx.cn--诗经】

  摘要

  《诗经》不仅对周朝礼制有详尽而又真实的记载,而且由于《诗》、乐密不可分,《诗经》中不少诗篇本身还作为乐章在周朝各类礼典上吟咏和奏唱。 因而,本文通过《诗经》来对周朝社会生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诗经》中反映的周朝社会的祭祀、婚姻和饮食方面的习俗。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加深对《诗经》的理解,同时为研究周朝社会文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诗经》 周朝社会 祭祀 婚姻 饮食

  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Zhouli 周礼(rites) is impersonal in the era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civilization of Li 礼 (rites) in the Zhou Dynasty is groundwork on the base of which The Book of Songs had been written. At the same time, the Zhouli 周礼 (rites) particularly is embodied by some Lidian 礼典 (Li ceremonies)usually performed in nobilitis such as worship, pilgrimage, tributes, visit, banquet, shoot, weddings, funeralsmilitary, hunting and so on. This paper has a sight into the worship, marriage and banquet of the Zhou Dynasty reflected in The Book of Songs. By doing this, the author wants to achieve deeper comprehens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f Zhou Dynasty.

  Key word: The Book of Songs; the society of the Zhou Dynasty; the worship, the marriage, the banquet

  引言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产生的时代是大约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它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巨著,同时也是研究西周以及春秋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史料,正如程俊英先生所言:“《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朝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从后翟到春秋的发展史。”1整个周朝,特别是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它上承夏、商两代,下启秦、汉文明,其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在夏、商两代的基础上都有光辉灿烂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政治制度、完善的礼仪规范、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上,西周社会的文治武功也一直是后世安邦定国的理想蓝图,而周朝社会发达的礼乐文明一直为后世的圣君贤臣所向往。周朝社会政治与文化的特点可概括为以“礼”为核心的礼乐文化,故有“周礼”之称。孔子曾一再表示对周礼社会的向往和赞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3

  人的精神创作活动是一个历史过程,文学作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诗经》时代与周朝社会可以说是等同和平行的。作为周朝社会的产物,《诗经》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周朝社会的礼乐文明。一方面,《诗经》是研究周朝社会的重要材料;另一方面,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准确把握可以更加准确地阐释和把握《诗经》。

  《诗经》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历代学者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历时大约500年。4《诗经》的下限在公元前6世纪,也就是《诗经》成书的时间。但由于古无明文,绝大部分篇章具体作于周朝哪个时期、哪个王朝,都无从考订。就其时代可考的作品而言,最早的作品应该是《幽风》中以周公东征为背景的《东山》、《破斧》等,其事应在公元前1114年前后。最晚的应该是《曹风》中的《下泉》,在公元前516年。

  作为我们古老中华民族的一部伟大的史诗,《诗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更重要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史料,“诗者,文之一体,其用则不胜数。先民草昧,词章未有专门,于是声歌雅颂,施之于祭祀、军旅、昏媾、宴会,以收兴、观、群、怨之效。记事传人,特 其一端,且成文每在抒情言志之后……然诗体而具记事作用,谓古诗即史,史的本质即诗,亦何不可?”

  一、《诗经》与周朝祭祀

  (一)《诗经》中的祭祀诗

  祭祀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祭祀诗是指那些仅仅在祭祀活动中被咏唱来赞颂神灵、祖先,求福去灾的诗歌 :广义的祭祀诗则是指《诗经》中与祭祀活动有关的所有篇章,除狭义的本身在祭祀活动中被奏唱的诗歌外,还包括其主要内容描写了祭祀活动场面和相关礼仪的诗歌。本文对《诗经》中周朝祭祀诗的认定,主要指广义的祭祀诗,总数是35篇,占了整个《诗经》三百篇十分之一强的比例。包括以下这些篇章:

  三《颂》:《周颂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丰年》、《有警》、《潜》、《雍》、《载见》、《载荃》、《良丰吕》、《丝衣》、《资》、《般》,共20篇。

  二《雅》:《小雅天保》、《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大雅文王》、《域朴》、《旱麓》、《思齐》、《生民》、《既醉》、《鬼薰》、《云汉》,共13篇。

  国风:《召南采繁》、《采葫》,共2篇。

  (二)《诗经》中的周朝祭天习俗

  在古代人的精神意识中,天是万物的主宰,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天所赋予的。他们相信天是万能的,因而对天的祈求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郊天之礼是王朝巨典,一直受周朝统治者的重视。而且这种祭礼为最高统治者所独占,是周天子的专利,诸侯不得郊祭。 郊天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周朝统治者通过对天的祭祀和供奉,意味着能够承天之命,给自己的统治地位披上神秘合法的外衣。《小雅信南山》:“曾孙寿考,受天之枯。”《大雅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周颂昊天有成命》:“臭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序》云:“郊祀天地也。”《笺》云:“昊天,天大号也。有成命者,言周白后稷之生,而己有王命也。”能够承天之命的当然是上天之子,周统治者认为只要自己虔心祭祀敬奉,上天就会爱其如子,福佑有周。

  郊祀的对象是天、昊天、上帝。从《诗经》中看,上天已被人格化,对人间之事进行安排和处理,如《大雅皇矣》中:“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中“帝省其山”、“帝度其心”、“帝谓文王”等诗句中,上帝俨如人间帝王,对下界之事做出了种种安排。《诗经》中反映郊天内容的篇章,以《周颂昊天有成命》、《大雅生民》等为代表。《周颂昊天有成命》本来就是在郊天时所唱乐歌。《通典》卷四二:“若感帝及迎气即天子舞当代之乐。其乐章用《昊天有成命》也。” 《大雅生民》对周朝始祖祭祀上天的过程记载非常详细,这是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祭祀上帝之礼。“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是对祭祀之前准备的描写。“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则是对具体祭祀过程的描写。而“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则是对周朝祭祀习惯的描写。

  (三)《诗经》中的周朝祭祖习俗

  祭祀祖先来源于远古时期初民对祖先的崇拜。他们认为祖先是无所不能的,甚至掌握着整个部族的命运。初民相信与祖先之间及时而又良好的沟通,是保佑部族免除灾祸的重要手段。宗庙祭祀是与祖先联系沟通的一种方式,它通过祭品以及一定的仪式构成的礼典以感应先祖,祈求福禄。进入阶级社会后,祭祀祖先成为部族首领借纪念祖先功德,加强部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措施。祖先崇拜的作用,“主要是借纪念祖先的功绩,以加强共同的血缘关系,明确人伦之间的辈分关系,但在阶级社会,祖先崇拜的祭祀权又被统治阶级所垄断,成为维护等级制权威的借力。”

  周朝非常重视宗庙祭祀。除三《颂》外,《诗经》中记载周人祭祖的篇章也为数不少,有《召南采蘩》、《采頩》、《小雅天保》、《楚茨》、《信南山》、《大雅。文王》、《旱麓》、《思齐》、《生民》、《既醉》、等。从《诗经》看周朝宗庙祭祀,有下列一些特点。

  第一、以祖配天而祭。

  《周颂我将序》云:“《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正义》曰:“《我将》诗者,祀文工于明堂之乐歌也。……此言祀文王于明堂,即《孝经》所谓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也。”明堂祀祖以配上帝为前代夏商所无,这是周朝礼制中新的创建。

  第二、祭祀立尸。

  与殷商祀祖又一个显著的不同点,那就是周人祀祖立尸而祭。什么是尸?《通典》卷四八《立尸义》解释为:“尸,神象也,祭所以有尸者,鬼神无形,因尸以醉饱,孝子之心也。”

  《诗经》中明确写到“尸”的篇章,有《大雅既醉》章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椒,公尸嘉告。”而《大雅鬼咒》中更是多次出现“公尸在燕来宁”、“公尸来燕来宜”、“公尸来燕来处”、“公尸来燕来宗”、“公尸来止熏熏”、“公尸燕饮”等诗句,以及《小雅楚茨》章五:“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钟鼓送尸,神保幸归。”《诗经》中对“尸”的记载说明周朝祭祖立尸有着深厚的礼制背景和理论根源。周人祀祖立尸的理论根源是“尊礼”、“近人”的精神内核,这是与殷人“尊神’,、“先鬼”的精神指向是不同的。

  第三、祭祀方式多种多样。

  从《诗经》看,和殷商相比,西周祀祖的一些祭祀方式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祖妣合祭,《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又《周颂载芟》:“万亿及姊,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殷商有先姚特祭的例子,而周朝礼制绝对没有,而只有妇入配祭。一个是祭三后,一般认为三后就是太王、王季、文王等三代周王。《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传》云:“三后,太王、王季、文王也。王,武王也。”

  《尚书金滕》中记载周公:“乃告太王、王季、文王。”所载正与《下武》诗相合。一个是祭二后,二后一般是指文王和武王,《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传》云:“二后,文武也。”又《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尚书洛诰》中也记载了成王祭文武二王的礼典:“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

  二、《诗经》与周朝婚礼婚俗

  (一)《诗经》与周朝婚姻制度

  血族内婚制

  血族内婚制是原始血缘婚的发展形态,主要表现为在同一辈份之间既是兄妹,也是夫妻,即兄弟姐妹、从兄弟姐妹之间互相通婚,形成“兄妹配偶型”的婚姻。从氏族社会步入阶级社会后,血族内婚制逐步消亡,周朝社会确立了同姓不婚的外婚制,但“兄妹婚配型”的血缘内婚现象在周朝社会仍有遗留。《诗经》中的《齐风南山》、《敝苟》、《载驱》便是当时的齐地贵族中间还存在这种原始婚俗的明证。这三首齐地诗歌的本事在《左传》》有记载。但周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思想随着政治势力慢慢确立而在齐地逐步推进,这些原始习俗也逐渐萎缩直至消亡。

  而代表后世道德观念的《诗序》对此更是深恶痛绝,大加讥讽。《齐风南山序》云:“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敝筒序》云:“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为二国患焉。”《载驱序》云:“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这是对早期血缘内婚制的隔膜、回避,甚至隐讳。仔细读《齐风.南山》、《敝筒》、《载驱》三诗,会发现诗中并无刺淫之意。《诗序》先入为主的批判视角不合乎历史客观事实,这是《齐风南山》等三诗被误解的原因。冲破《诗序》为代表的经学解诗的话语障碍,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对这三首诗的再阐释己经在现代学界引起注意,有的学者经过详细考证,便认为“《南山》等三诗均无刺淫之意”。

  对偶婚姻制度

  对偶婚是氏族外婚制的一种,是指一对男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固定的同居关系,在这种同居关系中,男女平等,自愿组合,随时可以终结和离异。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尽管贵族统治者大力推行父系家长制,但并未完全根绝对偶婚制的遗存。周朝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对偶婚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曾经长期存在过。针对对偶婚在一直以礼乐文明盛称的周朝社会的存在现状,杨向奎先生指出:“周朝初年由氏族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不久,它保留有很多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在男女生活上、婚姻形态上更是自由、活泼与放任,处在一夫一妻制的初期,对偶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杨向奎先生用“自由、活泼与放任”来形容周朝男女生活、婚姻形态特点。

  对偶婚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男女双方自愿结合,不必遵守一定的礼教习惯。大胆、放任的婚恋作风在《诗经》许多诗歌中得到体现,即使在被周人礼乐文化影响较深的周南、召南等地区,对偶婚的遗风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召南野有死麇》首章:“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次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诗中的男子到女子家中与之幽会,颇与今天云南永宁沪沽湖的摩梭族人的走婚形式相似。对偶婚制遗风最为浓厚的还是郑、卫之地,如《邺风静女》首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鄘风桑中》首章:“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郑风野有蔓草》次章:“野有蔓草,零露瀼壤。有美一人,宛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二)《诗经》中婚恋诗与周朝婚俗

  同姓不婚

  同姓不婚,就是指婚姻中的外婚制。按照芬兰社会学家韦斯特马克的说法,“通常指在一个比由同一家庭人员所组成的群体较大的群体之内禁止通婚,特别是指氏族之内禁止通婚”。 氏族外婚制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便有对易洛魁人氏族外婚制的论述,“易洛魁人迄今仍坚定不渝地遵守本氏族内禁止通婚的规则”。 而罗马人的氏族也有关于氏族外婚的规定,“每一个人都同木氏族以外的人结婚,这无疑是遵守习惯法的通例”。 尽管氏族外婚制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将同姓不婚原则礼制化、政治化则是华夏民族的一个独有特征。

  周人采取族外婚制,周朝外婚制与家族姓氏密切相关,同姓不婚,自周而始。实效。”赵光贤先生认为周朝实行同姓不婚一个重要理由是加强宗法制度,严男女之别,使异姓严格服从同姓。 这种分析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周族的外婚制很大程度上带有加强与外姓联系,巩固宗法制度的政治功利目的。《诗大雅韩奕》记载的就是一次典型的异姓之间的政治婚姻,被赋予了加强政治集团之间联系、彼此团结共处的重大政治意义。

  从《诗经》中几桩姓氏确切可考的婚姻来看,同姓不婚确实是周人缔结婚姻的基本原则如《召南何彼秋矣》,《诗序》说是王姬下嫁诸侯,即武王之女、文王之孙嫁与齐侯之子。此处嫁女为异姓联姻是无疑的。又《卫风硕人》首章:“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无疑是对异姓联姻的重复强调。而《大雅大明》中“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殡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是说周文王之父王季娶挚国第二个女儿为妻,挚国任姓,明显也是异姓联姻。

  婚礼不用乐

  与后世婚礼仪式的内容不同,周朝婚礼并没有被鼓乐喧天的热闹气氛所包围,而是显得有些寂寥和冷清。整个《诗经》中,写到婚嫁迎娶的诗篇为数不少,但各诗篇描写婚礼的内容里都不见有婚礼用乐的记载。《豳风东山》章四“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漓,九十其仪”,不见用乐;《大雅大明》章五写文王亲迎“大邦有子,倪天之妹。文定厥样,亲迎于渭”,不见用乐:《大雅韩奕》章四描写韩侯娶妻“韩侯娶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也不见用乐。还有《周南桃夭》、《卫风氓》等有关婚礼的篇章均不见用乐的描写。特别是《大雅韩奕》一诗非常详细地描写了韩侯娶妻的场面,如果婚礼用乐,不可能不进行相关描述。从《诗经》描写的普遍性中,我们可以推断其中的规律,那就是周朝婚礼确实不用乐。

  也许有人说《小雅车辖》一诗有婚礼用乐的记载,即章五“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其实“六辔如琴”并非婚礼鼓琴用乐,而是描写驾驭亲迎的车马时自由奔放、舒心畅快的心情,正如程俊英先生所译:“四马迎亲快快跑,缰绳齐如调丝琴,望着车上新婚人,甜蜜幸福我欢欣。”

  婚时无定

  对《诗经》中所反映的婚姻时间的探讨,必然要涉及到《毛传》与《郑笺》关于婚姻“礼之正时”的历史纷争。所谓“礼之正时”,就是周朝关于婚姻时间最合乎礼制的规定。在这一点上,毛、郑有不同的解释。

  《郑笺》认为,婚姻之正时应当是《周礼》所言的中春之时,因为《周礼地官媒氏》中说:“媒氏掌万民之判。……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又《大戴礼记夏小正》:“二月……冠子娶妇之时也。”

  《毛传》认为“婚姻之正时”不是《郑笺》所谓仲春之月,而是在秋冬时节。同样是《周南桃夭》首章“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句,《毛传》的解释却为不同,《传》云:“桃有华之盛者,天天,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之子,嫁子也。于,往也。宜以有室家,无蹄时者。”孔颖达做了补充说明,《正义》云:“言宜其室家无蹄时,则三章皆为秋冬时矣。”《毛传》以《桃夭》中这两句诗作为婚姻之正时在秋冬时节的证据,如果说有些牵强附会的话,那么在《邺风鲍有苦叶》和《卫风氓》中似乎找到了更有力的证据。《鲍有苦叶》章三:“十如归妻,追冰未洋。”《氓》首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毛传》传自荀卿,《荀子大略》:“霜降逆女,冰伴杀止。

  其实《诗经》中所载仲春与秋冬举行婚礼都是民间的婚俗习惯,甚至可能在初民社会一定时期同时存在过,一直残留到周朝社会。正如杨向奎先生所言,周朝社会由氏族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不久,保留了许多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在男女生活、婚姻形态上更是自由、活泼与放任,处在一夫一妻的初期,对偶婚制残余仍然存在。 初民社会仲春时节举行男女相会的人型仪式,从民族学上可以找到相关证据。在古巴比伦,在举行新春庆典之际,部落男女集合于野,便举行促进大地回春、万物生氏的集体性交活动。 这种习俗和《周礼》所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的习俗有内在一致性。而《毛传》、王肃等认为秋冬时节是农闲时期,此时婚嫁可以不妨碍农业生产,这样分析也符合农耕民族的生活特点。

  嫁娶用媒

  《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这些诗句是周朝婚姻嫁娶须媒在文学上的体现。缔结婚姻须媒约之言,还出于为了明晓男女之别,将男女之间的交往严格限制在礼制允许的范围内。《礼记曲礼》说:“男女匪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礼记坊记》也说:“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诗》云:‘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艺麻如之何?横从其亩。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婚姻礼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成为当时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社会判断婚姻是否合法的标准,形成了统一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往往体现为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对违反这种礼制规范的男女有强烈的震慑作用。《卫风氓》首章“匪我想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中女主人公面对男子的求爱,不得不延迟婚期,原因就是没有媒约之言。《郑风将仲子》描写了一位善良的女子深爱自己的恋人,很想偷偷与之幽会,但又惧怕承受不住来自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三、《诗经》与周朝饮食习俗

  (一)《诗经》有关周朝饮食的诗篇

  《诗经》中与周朝饮食有关的诗篇主要有:

  国风部分((21篇):《周南卷耳》、《召南采孩》、《羔羊》、《郊风柏舟》、《简兮》、《泉水》、《王风丘中有麻》、《郑风叔于田》、《女曰鸡鸣》、《狡童》、《魏风园有桃》、《伐檀》、《唐风山有枢》、《鸿羽》、《有杖之杜》、《秦风.权舆》、《陈风.衡门》、《株林》、《桧风匪风》、《幽风.七月》、《伐柯》。

  小雅部分(33篇):《鹿鸣》、《常棣》、《伐木》、《天保》、《鱼丽》、《南有嘉鱼》、《寥萧》、《湛露》、《彤弓》、《六月》、《车攻》、《吉日》、《祈父》、《斯干》、《节南山》、《正月》、《小苑》、《小井》、《大东》、《北山》、《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桑启》》,《须弃》、《车晕》、《宾之初筵》、《鱼藻》、《角弓》、《瓤叶》、《著之华》。

  大雅部分(13篇):《早麓》、《生民》、《行苇》、《既醉》、《是鹜》、《假乐》、《公刘》、《洞酌》、《荡》、《抑》、《裕高》、《韩奕》、《江汉》。

  三颂部分(10篇):《周颂执竞》、《丰年》、《潜》、《载荃》、《丝衣》、《鲁颂有豁》、《泮水》、《閟宫》、《商颂烈祖》、《玄鸟》。

  以上统计共77篇。根据《仪礼乡饮酒礼》、《礼记.乡饮酒义》的记载,还有一些诗篇,虽然其内容本身与饮食活动或礼仪无涉,但在燕飨、乡饮酒礼等礼仪活动中被歌唱、吟咏。这些诗歌是:升歌时的《小雅四牡》、((皇皇者华》,间歌时的《南山有台》,合乐时的《周南关即三》》、((葛覃)、《召南鹊巢》、《采繁》,加上有声无辞的六篇笙诗。那么在整个《诗》三百篇中,与饮食有涉的诗篇共90篇,占了超过四分之一的比例。

  (二)《诗经》中的周朝饮食器具与食物种类

  饮食器具

  饮食器具的礼制化是礼乐文明的产物,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饮食器具从当初的纯粹工具用途逐渐被赋予礼制内容,成为区别尊卑贵贱、衡量社会地位的标志物。从出土的青铜礼器看,很多青铜礼器都是饮食器具。根据青铜容器各种分类以及文献中各种原料所作饮食器具的名称,我们可以将之分为:食具和饮具两大类。

  (1)食具

  炊具: 锜、釜,《召南采孩》:“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盛食器: 簋,《秦风权舆》:“每食四簋。”

  取食用具:匕,《小雅大东》:“有捄棘匕。”

  (2)饮具

  饮酒具: 罍,《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 兕觥,《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

  盛水、酒具:以勺为代表,一般用青铜、木或抓制作。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绝酒浆。”《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耇。”圭瓒,是用玉做柄的酒勺,古代礼器,《大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大雅江汉》:“厘尔圭攒。”壶,主要指盛酒之壶,《周礼秋官掌客》:“壶四十。”郑注:“壶,酒器也。”《大雅韩奕》:“清酒百壶。”卣,《大雅江汉》:“秬鬯一卣。”

  食物种类

  《诗经》中出现的菜肴种类中,肉类原料有牛,《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羊,《豳风七月》:“口杀羔羊。”肥羜,《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肥牡,《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猪,也称作黑,《小雅大田》:“以其驻黑。”兔,《小雅瓤叶》:“有兔斯首。”

  植物菜肴有瓠叶,《小雅南有嘉鱼》:“甘瓠累之。”《小雅瓠叶》:“蟠蟠瓠叶,采之亨之。”腌菜,《小雅信南山》:“疆场有瓜,是剥是菹”桃、李、梅等果品,《小雅宾之初筵》:“殽核维旅。”

  《诗经》中出现酒类主要有醴,这是谷物发酵的酒类,《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秬鬯,《大雅行苇》:“酒醴維醹”《大雅江汉》:“厘爾圭瓚,秬鬯一卣。”清酒,是酒滓已经澄清的酒,《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大雅韩奕》:“清酒百壶。”

  (三)《诗经》中的周朝饮食之礼

  通过《诗经》对周朝饮食礼仪进行考查,这里主要就宴饮时的一献之礼进行说明。周

  代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飨礼、大射礼时,士一级的贵族皆行一献之礼,《小雅瓠叶》

  全诗如下: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此诗交待了宴饮时的四个重要仪注,即尝、献、醉、酬。首先是主人的“尝”,品尝酒味,这是主人在正式宴饮之前的试饮,与《小雅甫田》中“尝其旨否”中“尝”的意思是一致的。”等到客人入席之后,主人取酒到宾客席前奉于宾客称为“献”,“凡主人进宾之酒谓之献”。 宾客取酒还敬主人,称为“醉”,“凡宾报土人之酒谓之醉” 。酬,是指主人喝完报主人之酒后,又取酒先自饮,然后劝宾客随饮,正如凌廷堪所云“凡主人先饮以劝宾之酒,谓之酬”。

  周朝燕礼、飨礼、乡饮酒礼在行礼过程中,都有作乐之节目,所奏乐章多见之于今《诗》三百。不仅如此,《诗经》中还有很多直言钟鼓惰食的诗句,如《小雅彤弓》:“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般既将,莫怨具庆。”《小雅宾之初筵》:“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又《小雅鼓钟》:“鼓钟伐馨”,《传》:“馨,大鼓也。”

  结束语

  一个民族的伟大史诗,就是该民族的古老的根谱。《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族史诗,特别是《商颂》中的五部诗篇与《大雅》中的周民族史诗诗篇,这些都是有关商族与周族开国历史的诗篇。诗经》中许多篇章记述了华夏民族早期国家,尤其是周朝形成发展的历史,反映了周朝的社会生活。本文从祭祀、婚姻和饮食三个方面入手,对《诗经》中关于周朝社会的记录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加深了对《诗经》的社会历史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研究周朝社会准备了资料。

  参考书目

  [1] 陈戍国《先秦礼制研究》,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 许悼云《西周史》(增订本)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3] 钱玄《三礼通论》,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修订本)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版

  [5] 陈戍国《诗经色议》, 长沙:岳麓书社1997年版

  [6] 杨华《先秦礼乐文化》,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 陈其泰等编《二十世纪礼学研究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8] 沈文悼《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 杨宽《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外二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 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12] 胡培肇《仪礼正义》清,南京:江苏古籍也版社1993年版

  [13] 赵沛霖编著《诗经研究反思》,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 孙治让、王文锦等点校《周礼正义》清,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5] 包世荣《毛诗礼微》清,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影印《丛书集成续编》本

  [16]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tjxdjx.cn/shijing/58169/

推荐阅读

描写秋雨及爱情的诗句

描写秋雨及爱情的诗句

秋雨下下来了,没有一点征兆,就下下来了。那雨如牛毛,花针,细丝,有一丝的寒意,有一的丝的悲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雨诗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描写秋雨的诗句1  1、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
2021-10-09
关于辞旧迎新诗句

关于辞旧迎新诗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的,我们已经站在了2018年的新起点。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辞旧迎新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形容辞旧迎新的诗句新年辞旧迎新的诗句描写辞旧迎新的诗句辞旧迎新的古诗句  1、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021-05-12
辞旧迎新的诗句汇总

辞旧迎新的诗句汇总

辞旧迎新释义:辞:告别。迎:迎接。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辞旧迎新的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1、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
2021-05-11
儿童赞美小年的诗句

儿童赞美小年的诗句

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儿童赞美小年的诗句,请参考!小年的诗句大全 | 小年的古诗大全  1 《雨夜南堂独坐》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老夫眼暗牙齿疏,七十未满六十余。  故人欲尽谁与娱?独坐
2021-05-03
爱情故事短篇50字感人 感人的睡前短篇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短篇50字感人 感人的睡前短篇爱情故事

人和人的感情,淡淡的就好,这样的关系,能够维持的久。有关睡前的一些感人爱情故事你了解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人的睡前短篇爱情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仓央嘉措的爱情故事诗经中爱情故事古代爱情故事沙皇的情书陆游和唐婉爱情故事爱情故事篇一他和她算得上一见钟情,可是到谈婚论嫁时,却遇到了麻烦。他出身于平凡人家,
2021-04-1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推荐范文网 京ICP备16605703号